1. 什么是专利和专利权?
专利是指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规定的程序审查,认定为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专利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垄断权或独占权。
2. 专利权的客体有哪些?
我国《专利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中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3.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有哪些?
授予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1)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即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2)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1)不属于现有设计(即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2)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具有明显区别。
(3)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4.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哪些?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取或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对违反上述条款规定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不授予专利权。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 1 ) 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 )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5. 专利权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专利权人的权利:
(1)自己实施其专利的权利,即自己享有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的行为。
(2)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被许可方取得相应的专利实施权并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
(3)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专利法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4)请求保护的权利。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5)转让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其予以公告,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6)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权在专利文件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识。
专利权人的义务:
缴纳年费的义务,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
专利权人不得滥用专利权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专利权人应当及时实施专利,如果专利权人不实施专利,也不许可别人实施专利,可以申请强制许可。
6.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什么?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指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法律效力范围。就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而言,其专利权的效力范围实际上就是专利权所保护的技术特征;就外观设计专利权而言,就是专利权所保护的新设计。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着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7.专利权的期限有多长?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8.专利侵权行为及判定原则是什么?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亦没有其他法定事由的情况下,第三人擅自实施其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1.专利权有效原则;2.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的原则;3.技术特征完整对待原则;4.全面覆盖原则;5.等同原则;6.禁止反悔原则。
9.专利侵权的救济途径有哪些?
专利纠纷可以通过当事人自行协商、专利行政处理或法院诉讼来解决。